中考物理考查内容
知识点分类
[@1]
包括三个主题:
物质—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了解现阶段现实生活中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运动和相互作用—机械运动,声、光、电、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能量—认识能量、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现实生活中能量、能源的应用。
考查范围主要是初中阶段学生所学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以及物理规律和定律。物理实验和技能,实验设计、使用仪器设备、测量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
具体内容:
力学部分:
运动学:
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包括参照物的选取、运动的相对性等。例如,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根据所选的参照物来确定。
速度的概念、计算及相关图像问题,如根据路程 - 时间图像计算速度等。
平均速度的计算,要明确总路程与总时间的对应关系来求解平均速度。
力学基本概念:
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能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比如分析物体在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等作用下的受力情况。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及应用,理解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以及惯性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或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解相关问题。
压强与浮力:
压强的概念、计算及影响因素,包括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例如,计算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液体压强的特点,如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等。
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能够根据浮力公式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简单机械: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会分析杠杆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平衡情况,进行相关的计算,如求力臂、力的大小等。
滑轮组的特点及机械效率的计算,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掌握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的求解方法。
热学部分:
物态变化:
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判断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霜的形成是凝华、雾的形成是液化等。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以及温度、热量、内能之间的关系。例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热传递与比热容:
热传递的概念、条件和方式,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
比热容的概念及应用,能够根据比热容的大小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如为什么海边昼夜温差小等,以及利用比热容公式进行相关的热量计算。
光学部分:
光的直线传播: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现象,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反射定律,包括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光路的可逆性等,能够根据反射定律进行作图和相关问题的分析。例如,利用反射定律确定平面镜中物体的像的位置。
光的折射规律,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如筷子在水中 “折断” 等。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掌握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以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的成像原理。
电学部分:
电路基础:
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能够识别简单的电路连接方式,判断电路的故障。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单位,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
欧姆定律:
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电路计算,如已知电压、电阻求电流,或已知电流、电阻求电压等。
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及相关计算。
电功与电功率:
电功的概念、公式及单位,能够计算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单位,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会计算用电器的电功率。
焦耳定律,知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电热的计算。
声学部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能够区分不同声音的特性。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部分:
能源的分类,如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等。
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常见能源的特点及应用。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理解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此外,物理中考还可能涉及一些物理实验的考查,包括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并且,部分地区的中考物理试题会与实际生活、科技前沿等紧密联系,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题型分析[1]
年份 |
卷面满分 |
题型分值 |
客观、主观题分值比例 |
|
|
单选题 |
填空题 |
解答题 |
|
|
|
|
|
作图 |
计算 |
探究 |
|
2016 |
80 |
30 |
21 |
4 |
8 |
17 |
40∶60 |
2017 |
80 |
20 |
20 |
6 |
12 |
24 |
28∶72 |
2018 |
80 |
20 |
20 |
4 |
12 |
24 |
31∶69 |
2019 |
80 |
20 |
20 |
4 |
12 |
24 |
31∶69 |
2020 |
80 |
20 |
20 |
4 |
12 |
24 |
33∶67 |
5 年均值 |
80 |
22 |
20.2 |
4.4 |
11.2 |
22.6 |
32.6∶67.4 |
试题知识点分析
[5]
知识内容主题 |
物质 |
运动和相互作用 |
能量 |
科学探究 |
题目呈现 |
1、2、6、12、13、17、22、 |
3、4、5、7、10、14、15、19(1.2) 21、22、23、 |
8、9、11、16、18、19(3) 20、24、 |
20、21、22、 |
分值 |
27 |
43 |
38 |
24 |
[6]
章节 |
重庆2023年考查点 |
分值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
长度估计0.75、速度计算0.75、参照物1、 |
2.5 |
第二章 声现象 |
声音的特性--响度1 |
1 |
第三章 物态变化 |
估计温度0.75、物态变化识别3、沸腾实验2 |
5.75 |
第四章 光现象 |
光现象识别3 |
3 |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凹透镜光路1、凸透镜成像3 |
4 |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
天平测质量0.75+0.75、质量计算2 |
3.5 |
第七章 力 |
估计重力0.75、重力示意图1 |
1.75 |
第八章 运动和力 |
减小摩擦力0.75、二力是否平衡力判断0.75、惯性0.75 |
2.25 |
第九章 压强 |
流体压强和流速0.75、压强大小判断0.75、液体压强实验探究8、杠杆模型压强计算1.5 |
11 |
第十章 浮力 |
浮力和二力平衡综合计算2、排开液体体积计算3 |
5 |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
计算(功、功率)0.5、机械能变化1 |
1.5 |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
杠杆类型判断0.75、机械效率计算0.75、杠杆计算1.5 |
3 |
第十三章 内能 |
分子直径(长度)、吸热计算1、 |
1 |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
能量转化1 |
1 |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
正电荷的定义0.75、电流表连接1、开关连接规范1、 |
2.75 |
第十六章 电压和电阻 |
家庭电压0.75、有电压表故障判断1、电压表读数1、滑动变阻器调节电压1、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 |
4.75 |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
串联电路计算(UI图,示数变化,定值计算)3、电阻计算1、灯泡电阻与温度的关系1、测灯泡电阻实验、并联计算电流3、 |
8 |
第十八章 电功率 |
串联灯泡亮度判断和功率计算2、计算电功3、额定功率额定电压求电阻2、电能表转数求电功率3、推断电路求电功率极值3 |
13 |
第十九章 安全用电 |
金属外壳接地0.75、 |
0.75 |
第二十章 电和磁 |
磁极间相互作用0.75、奥斯特实验0.75、扬声器原理1、 |
2.5 |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
|
0 |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新能源转化(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
0 |
[7]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结构:
题型 |
选择题 |
填空题 |
作图与实验 |
计算题 |
合计 |
分值 |
36分 |
14分 |
26分 |
24分 |
100分 |
题号 |
1~12 |
13~18 |
19~24 |
25~27 |
27 |
试题内容包括力、热、电(磁)、光、声及信息与能源几部分,试题整体分布合理,覆盖面广。各部分所占分值及比例如下表:
教材内容 |
力学 |
电(磁)学 |
光学 |
热学 |
其它 |
分值 |
38分 |
33分 |
12分 |
11分 |
6分 |
比例 |
38% |
33% |
12% |
11% |
6% |
[9]
根据一般情况及部分地区中考物理的大致知识点出题比率分析(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一定差异)[0]:
力学部分:
占比:通常占总分值的 35% - 45% 左右。
具体知识点及出题比率:
力与运动:包括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等知识,占比约 10% - 15%。这部分常以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如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等实验。
压强与浮力:压强知识占比约 10% - 15%,浮力占比 5% - 10%。在题型上,既会有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考查基本概念,也会有难度较大的计算题、实验题,例如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实验、浮力大小的计算等。
功和机械能:功、功率、机械能及其转化等内容占比约 10% - 15%。出题形式多样,如计算做功的大小、判断机械能的转化等,可能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
电学部分:
占比:一般占总分值的 30% - 40%。
具体知识点及出题比率:
电路与电流:电路的基本组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的概念等,占比约 10% - 15%。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考查对电路的认识和理解,如根据电路图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等。
电压与电阻:电压、电阻的概念,以及欧姆定律等知识,占比约 15% - 20%。欧姆定律是电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验题、计算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如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以及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
电功率:包括电能、电功率的计算,以及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别等,占比约 10% - 15%。常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电能、电功率等物理量。
热学部分:
占比:约 10% - 15%。
具体知识点及出题比率:
物态变化: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的理解和判断,占比约 5% - 10%。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例如判断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过程。
内能与热机: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式、热机的工作原理等内容,占比约 5% - 10%。可能会在选择题、简答题中出现,如分析内能的改变方式、热机的效率等问题。
光学部分:
占比:8% - 12% 左右。
具体知识点及出题比率: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折射规律等知识,占比约 5% - 8%。常以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考查,如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等实验。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占比约 3% - 5%。可能会有选择题、填空题考查透镜的成像特点,或者在实验题中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
声学部分:
占比:2% - 5% 左右。
具体知识点及出题比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等知识,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对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判断声音是由哪种物体振动产生的、区分不同声音的特性等。
其他部分:
占比:5% - 10% 左右,包括近代物理初步知识(如原子结构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这些知识点通常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的了解和认识。
题号 |
题型 |
分值 |
考查要求 |
考查情景 |
知识点 |
考查载体 |
核心素养 |
关键能力 |
学业水平 |
预估难度 |
1 |
单选 |
3 |
基础性 |
基础概念 |
矢量标量 |
教材情境 |
物理观念 |
理解能力 |
1 |
0.95 |
2 |
单选 |
3 |
基础性 |
小猫踏地跃起 |
力学基础知识 |
生活情境 |
物理观念 |
理解能力 |
1 |
0.90 |
3 |
单选 |
3 |
基础性 |
水流导光 |
全反射 |
生活情境 |
物理观念 |
理解能力 |
2 |
0.85 |
4 |
单选 |
3 |
基础性 |
核反应 |
两数守恒 |
科技前沿 |
物理观念 |
理解能力 |
2 |
0.80 |
5 |
单选 |
3 |
应用性 |
喷头喷水 |
动能定理 |
生活情境 |
科学思维 |
推理论证 |
2 |
0.75 |
6 |
单选 |
3 |
基础性 |
电容器演示实验 |
静电基础 |
教材情境 |
科学思维 |
推理论证 |
2 |
0.75 |
7 |
单选 |
3 |
应用性 |
容抗感抗变压器 |
交流电 |
教材情境 |
科学思维 |
推理论证 |
2 |
0.75 |
8 |
单选 |
3 |
应用性 |
三颗行星公转 |
开普勒定律 |
科学探究 |
科学思维 |
推理论证 |
3 |
0.70 |
9 |
单选 |
3 |
应用性 |
等效单摆 |
平衡单摆周期 |
科学探究 |
科学思维 |
推理论证 |
3 |
0.60 |
10 |
单选 |
3 |
应用性 |
氢原子能级跃迁 |
近代物理 |
科学探究 |
科学探究 |
推理论证 |
3 |
0.60 |
11 |
单选 |
3 |
应用性 |
波的干涉 |
振动和波 |
科学探究 |
科学探究 |
推理论证 |
4 |
0.50 |
12 |
单选 |
3 |
应用性 |
复合电场中电荷沿圆环运动 |
力电综合 |
科学探究 |
科学探究 |
推理论证 |
4 |
0.45 |
13 |
单选 |
3 |
综合性 |
电磁感应交流电 |
法拉第定律电功率 |
教材情境 |
科学思维 |
推理论证 |
3 |
0.60 |
14 |
多选 |
3 |
基础性 |
一组物理概念题 |
电、热、原子、相对论概念 |
教材情境 |
物理观念 |
理解能力 |
2 |
0.75 |
15 |
多选 |
3 |
综合性 |
磁场中带电球沿光滑杆运动 |
力电综合 |
科学探究 |
科学思维 |
推理论证 |
3 |
0.55 |
16.1 |
实验 |
4 |
基础性 |
重物自由落体 |
机械能实验 |
教材情境 |
科学探究 |
实验探究 |
3 |
0.75 |
16.2 |
实验 |
7 |
创新性 |
二极管伏安特性 |
二极管单向导电 |
科学探究 |
科学探究 |
实验探究 |
3 |
0.50 |
16.3 |
实验 |
3 |
应用性 |
插针法测折射率 |
折射率 |
教材情境 |
科学探究 |
实验探究 |
3 |
0.60 |
17 |
计算 |
8 |
应用性 |
气体做等压变化 |
热学综合 |
科学探究 |
科学思维 |
推理论证 |
3 |
0.60 |
18 |
计算 |
11 |
综合性 |
三个典型力学模型组合 |
力学综合 |
科学探究 |
科学探究 |
推理论证 |
3 |
0.55 |
19 |
计算 |
11 |
创新性 |
圆盘发电机与电动机 |
力电综合 |
教材情境 |
科学探究 |
模型构建 |
4 |
0.40 |
20 |
计算 |
11 |
创新性 |
电、磁组合场 |
力电综合 |
科学探究 |
科学探究 |
创新能力 |
5 |
0.20 |
试题特点分析[8]
命题素材[2]
来源于教材
根据教材中文字、实验、图表、习题、背景材料等,经过设计、改编成题。
来源于科普杂志、报刊、实验报告、教辅资料
从相关资料中选择素材,新编或改编试题
来源于命题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观察
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创新设计
来源于热点问题
最新科技发展(卫星、磁悬浮列车)、时事新闻、
命题思考[3]
试题情景分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