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知识点结构
一、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源
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等。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如蜡烛、灯泡等)。
(二)光的直线传播
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例: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取决于物体的形状)、日食(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食(地球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影子的形成(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等。
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有箭头的直线,它是一种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三)光速
真空中的光速:⁸,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真空中的速度,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 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 2/3。
二、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现象
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路可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的类型
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如镜子对光的反射。
漫反射:反射面粗糙,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如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 像与物大小相等。
-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定律,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光好像是从像点发出的。
(三)平面镜的应用
成像(如穿衣镜)。
改变光路(如潜望镜)。
四、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现象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实例: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 “弯折” 了、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等。
光的折射规律
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光路可逆: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现象
定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二)色光的混合
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将它们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光。
例如:红光和绿光混合成黄光,红光和蓝光混合成品红光,绿光和蓝光混合成青光,红、绿、蓝三色光混合成白光。
(三)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例如,红色透明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其他色光都被吸收。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例如,红色不透明物体只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
六、看不见的光
(一)红外线
定义: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
特性:热作用强(如红外线取暖器);穿透云雾能力强(如红外遥感)。
应用:遥控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等。
(二)紫外线
定义:在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紫外线。
特性:化学作用强(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如验钞机);生理作用强(适当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 D,但过量照射对人体有害);具有杀菌作用(如医院用紫外线灯杀菌)。
七、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分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u |
像距 v |
像的性质 |
应用 |
u>2f |
f<v<2f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照相机 |
u = 2f |
v = 2f |
倒立、等大的实像 |
测焦距 |
f<u<2f |
v>2f |
倒立、放大的实像 |
投影仪 |
u = f |
不成像 |
/ |
/ |
u<f |
v>u |
正立、放大的虚像 |
放大镜 |
眼睛和眼镜
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像成在视网膜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每个知识点中考题型分析
一、光的直线传播
选择题
考查点:判断光直线传播的实例。
例如: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是( )
A. 水中的倒影;B. 阳光下的树影;C. 雨后天空的彩虹;D. 放大镜下看到的物体。
解题方法:逐一分析选项。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树挡住了光形成的影子;雨后天空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放大镜下看到的物体是光的折射现象。答案是 B。
填空题
考查点: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较。
例如: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______(选填 “快” 或 “慢”)。
解题方法:牢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⁸,且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 3/4,所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慢,答案依次为⁸、慢。
作图题
考查点: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作小孔成像光路图。
例如:画出蜡烛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像的光路图。
解题方法:从蜡烛火焰顶端和底端分别作直线通过小孔到达光屏,直线与光屏的交点就是像的顶端和底端,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二、光的反射
选择题
考查点:判断光的反射类型。
例如:黑板 “反光” 是因为发生了( )
A. 漫反射;B. 镜面反射;C. 折射;D. 光沿直线传播。
解题方法:黑板 “反光” 是因为黑板某些地方比较光滑,光在上面发生了镜面反射,答案是 B。
填空题
考查点:光的反射定律相关角度计算。
例如:一束光与平面镜的夹角是 30°,则反射角是______度。
解题方法:首先明确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已知光与平面镜夹角是 30°,那么入射角是 90° - 30° = 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是 60°。
作图题
考查点: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例如:已知入射光线和平面镜,作出反射光线。
解题方法:先过入射点作平面镜的法线(法线与平面镜垂直),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用量角器或三角板作出反射光线。
实验题
考查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例如: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其目的是______。
解题方法:多次改变入射角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真题示例:一束光与水平面成 30° 角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则反射角为______度;若入射角增大 10 度,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为______度;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水面上飞翔,如果它距水面 6m,它的像距水面的距离是______m;当它向水面俯冲的过程当中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解题方法:首先,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已知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 30° 角,则入射角为 90° - 30° = 60°,所以反射角也为 60°;当入射角增大 10 度后,新的入射角为 70°,则反射角也为 70°,所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为 140°;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小鸟距水面 6m,像距水面也是 6m;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小鸟俯冲过程中物体大小不变,所以像的大小也不变。
三、平面镜成像
选择题
考查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
例如: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B. 物体靠近平面镜,像远离平面镜;
C. 物体越大,所成的像越大;D.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解题方法: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A 选项错误;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B 选项错误;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与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而不是物体越大像就越大(像始终和物体一样大),C 选项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D 选项正确。答案是 D。
填空题
考查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计算像与物的距离。
例如:人站在平面镜前 2m 处,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平面镜______m。
解题方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距平面镜 2m,所以像距平面镜也是 2m。
作图题
考查点: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例如: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A'B'。
解题方法:分别过 A、B 两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并延长,使延长线的长度等于 A、B 到平面镜的距离,得到 A'、B' 两点,连接 A'B' 就是 AB 的像。
实验题
考查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
解题方法: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真题示例: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发现玻璃板后的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 A 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10cm,则蜡烛 B 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cm;若将蜡烛 A 远离玻璃板,蜡烛 A 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 “变大”“变小” 或 “不变”)。
解题方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第一空答案为 10cm;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第二空答案为不变。
四、光的折射
选择题
考查点:识别光的折射现象。
例如: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B. 从鱼缸侧面看鱼,发现鱼会变大;
C. “猪八戒”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D. 漫步在巴河的滨江大道,看到岸边垂柳在水中的倒影。
解题方法:坐井观天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从鱼缸侧面看鱼,鱼变大是因为光的折射;照镜子是光的反射现象;岸边垂柳在水中的倒影也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是 B。
填空题
考查点:光的折射规律中角度关系。
例如: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选填 “大于”“小于” 或 “等于”)。
解题方法: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答案是小于。
作图题
考查点: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例如: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光线。
解题方法:先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用量角器作出折射光线。
实验题
考查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例如: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发现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
解题方法: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真题示例:
(2023・山东)古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符合光的折射原理的是( )
A. 起舞弄清影
B. 潭清疑水浅
C. 风吹草低见牛羊
D. 楼台倒影入池塘
解题方法: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潭清疑水浅” 是由于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使得人眼看到的水底比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现象;“起舞弄清影” 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光的直线传播使得原本被草遮挡的牛羊显现出来;“楼台倒影入池塘” 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
五、光的色散
选择题
考查点:光的三原色。
例如:光的三原色是( )
A. 红、黄、蓝;B. 红、绿、蓝;C. 红、白、蓝;D. 红、黑、蓝。
解题方法:牢记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答案是 B。
填空题
考查点: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例如:红色的不透明物体只______红光(选填 “反射” 或 “吸收”)。
解题方法: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红色不透明物体只反射红光,答案是反射。
六、看不见的光
选择题
考查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例如:下列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A. 遥控器;B. 验钞机;C. 夜视仪;D. 取暖器。
解题方法:遥控器利用红外线;验钞机利用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夜视仪利用红外线;取暖器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答案是 B。
填空题
考查点:红外线的特性。
例如:红外线具有______效应(选填 “热” 或 “磁”)。
解题方法: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答案是热。
七、透镜及其应用
真题示例:某同学做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 36cm 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0cm B. 30cm C. 20cm D. 10cm
解题方法: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 36cm 大于 2 倍焦距,即焦距小于 18cm,选项中只有 D 符合。
光学综合题:
真题示例: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 “左” 或 “右”)移动;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近视眼镜,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 “左” 或 “右”)移动。
解题方法: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所以像距变小,光屏应向左移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会使像的位置后移,所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