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
声学的知识点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可能还在传播。
举例:人说话靠声带振动发声;乐器通过弦、簧片、空气柱等的振动发声。
声音的传播
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种类: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且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声速:在 1 个标准大气压和 15℃的条件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回声
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应用: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如声呐测海深、超声波测距离。
二、声音的特性
音调
定义: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决定因素: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人耳听觉范围:20Hz - 20000Hz,高于 20000Hz 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 20Hz 的声音叫次声波。
实例:音调不同的应用,如男低音、女高音;弦乐器通过改变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来改变音调。
响度
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决定因素: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实例:调节音响音量大小是改变响度;用力击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音色
定义:声音的特色叫音色,也叫音品。
决定因素: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实例: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符,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如能听声识人是根据人的音色不同。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的定义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噪声的等级用分贝(dB)来划分,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长期生活在 90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机器加消声器、禁止鸣笛等。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安装隔音板、植树造林等。
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耳罩等。
四、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蝙蝠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和鱼群位置等。
声与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声学知识点常考的题型
一、选择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考查声音产生的条件,例如:下列物体发声的原理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A. 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B. 人说话时声带振动发声;C. 风吹树叶 “沙沙” 响(树叶振动发声);D. 用石块敲击水瓶,水瓶发声(瓶壁振动发声)。
对声音传播条件的考查,如: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 )A. 太空中没有空气;B.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C. 他们穿着宇航服,听不到声音;D. 声音传播速度太快。
关于声速大小比较的题目,例如:通常情况下,声音在下列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最快?( )A. 空气;B. 水;C. 钢铁;D. 真空。
声音的特性
对音调决定因素的考查,如: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男声” 音调低、响度小;“女声” 音调高、响度大;B. “男声” 音调低、响度大;“女声” 音调高、响度小;C. “男声” 音调高、响度小;“女声” 音调低、响度大;D. “男声” 音调高、响度大;“女声” 音调低、响度小。
考查响度的影响因素,例如: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不同之处是(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
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的题目,如: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依据是(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考查噪声的定义,例如: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 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B. 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C. 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D. 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对控制噪声途径的考查,如: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哪种方法是最合理的?( )A.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C. 在教室周围植树;D.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声的利用
考查声音传递信息的应用,例如: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 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B.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 用超声波探测金属内部是否存在缺陷;D. 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对声音传递能量的考查,如: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 利用 B 超检查身体;B. 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C. 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二、填空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填写声音产生的原因,例如:当我们敲响音叉时,音叉会振动发声,我们可以通过______(填方法)观察到音叉的振动。
考查声速相关计算,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m/s,某人在一个山谷中呼喊,经过 2s 听到一次回声,那么山谷的宽度大约是______m。
声音的特性
填写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例如: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关;“震耳欲聋” 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大;“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断的。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填写噪声的等级单位,如:人们以______(填单位)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写出控制噪声的具体方法,例如:在城市高架桥两侧安装隔音板,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声的利用
填写声音利用的类型,如: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
三、简答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声学现象,例如:为什么我们在教室里能听到外面的声音,而当我们把门窗都关上后,听到的声音就小了很多?
声音的特性
分析乐器发声原理及音调、响度、音色变化的原因,例如:二胡有两根弦,演奏者在演奏时如何改变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阐述在某个场景下控制噪声的合理措施,例如:在学校附近有一个建筑工地,为了减少施工噪声对学校师生的影响,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声的利用
说明某种声的利用技术的原理,例如:简述声呐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海洋探测中的应用。
四、实验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例如:在一个实验中,给你一把钢尺,请你设计实验步骤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如: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真空不能传声,列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声音的特性
探究影响音调或响度的因素,例如:提供一些不同长度、粗细的琴弦和一个带支架的琴码,设计实验探究弦乐器音调与弦长的关系。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例如:给你闹钟、不同材料的盒子,设计实验比较哪种材料的隔音效果最好。
声的利用
设计实验验证声音具有能量,例如:利用蜡烛、扬声器等器材,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声学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一、选择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解题方法
对于判断声音产生原理的题目,需牢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分析每个选项中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找出与其他选项不同的。
在涉及声音传播条件的问题时,要明确真空不能传声这一关键知识点。根据题目所描述的环境,判断是否存在介质来传播声音。
比较声速大小的题目,记住一般规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技巧
排除法:对于明显不符合声音产生或传播原理的选项可快速排除。
联想实际生活场景:例如在判断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时,联想到宇航员在太空的环境特点。
声音的特性
解题方法
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相关题目时,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决定因素。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例如在判断男女声合唱的声音特性时,根据生活常识知道男低音频率低、女高音频率高,而轻声伴唱说明响度小,独唱通常响度大。
技巧
对比记忆:将音调、响度、音色的决定因素对比记忆,防止混淆。
结合实例:将题目中的描述与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联系起来,如乐器发声、人的说话声等。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解题方法
判断噪声时,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考虑。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是否妨碍人们正常活动是关键。
对于控制噪声途径的题目,要清楚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的具体方法,然后根据题目所给情境判断。
技巧
分析题目场景:考虑噪声产生的源头、传播路径以及接收者,从而确定控制噪声的合理方法。
关注关键词:如 “消声器” 对应声源处减弱,“隔音板” 对应传播过程中减弱,“耳罩” 对应人耳处减弱。
声的利用
解题方法
区分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时,看声音是否引起了其他物体的某种变化来传递能量,还是只是获取了某种情报为传递信息。例如清洗仪器和击碎结石是声音使物体发生了变化,属于传递能量;而探测缺陷只是获取物体内部信息,属于传递信息。
技巧
理解典型应用:熟悉超声波探伤、B 超、清洗、碎石等典型应用分别属于声音的哪种利用方式。
二、填空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解题方法
对于观察音叉振动的方法,通常可以采用转换法,如将音叉靠近轻质小球、水面等,通过小球被弹起或水面产生波纹来显示音叉的振动。
在声速计算问题中,根据公式 s = vt(s 为路程,v 为声速,t 为时间),注意如果是回声问题,路程是声音传播路程的一半。
技巧
实验方法迁移:在填写观察振动方法时,回忆做过的相关声学实验。
仔细审题:在声速计算中,判断是否是回声情况,避免计算错误。
声音的特性
解题方法
填写影响弦乐器音调因素时,根据所学知识知道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对于描述声音特性的词汇,如 “震耳欲聋” 描述响度,“闻其声而知其人” 描述音色,要准确理解和记忆。
技巧
记忆口诀:通过口诀帮助记忆,如 “音调跟频有关联,响度大小看振幅,音色不同材料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解题方法
噪声等级的单位是分贝(dB),这是一个需要牢记的知识点。
对于控制噪声的方法,要根据实际场景判断是在哪个环节减弱噪声,如安装隔音板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技巧
建立知识框架:将噪声的定义、危害、等级和控制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便于准确作答。
声的利用
解题方法
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因为通过声音获取了身体内部的情况;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因为超声波使污垢脱离眼镜。
技巧
从作用结果判断:如果声音只是起到了 “获取情报” 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如果使物体产生了物理变化就是传递能量。
三、简答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解题方法
解释声学现象时,首先阐述相关的声学原理,例如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且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不同。然后结合题目中的具体场景,如教室有门窗和无门窗时介质的变化,分析声音大小变化的原因。
技巧
原理先行:先准确地写出相关的声学原理,再围绕原理展开分析。
逻辑清晰:按照从原理到现象分析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解答。
声音的特性
解题方法
在分析乐器发声原理及特性变化原因时,先说明乐器发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某种振动发声,然后具体阐述改变音调(如二胡通过改变弦长、粗细、松紧)、响度(如改变拉弦的力度)、音色(由乐器本身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易改变)的操作方法和原理。
技巧
结合乐器结构:了解常见乐器的结构特点,有助于分析其声音特性变化的原因。
分步作答:先总体说明乐器发声,再分别分析音调、响度、音色的相关问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解题方法
阐述控制噪声措施时,从噪声产生的源头、传播路径和接收者三个方面考虑。例如对于学校附近的建筑工地,在声源处可以采用低噪声设备;在传播过程中可以设置隔音屏障;在学校一方可以关闭门窗等措施。
技巧
从三个环节思考:按照噪声控制的三个途径逐一思考可行的措施,避免遗漏。
声的利用
解题方法
说明声的利用技术原理时,先介绍该技术所涉及的声音类型(如超声波、次声波等),然后详细说明其利用声音的方式(传递信息或能量)及其具体的物理机制。例如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通过发射超声波,根据回声的时间和特性来探测海洋深度和目标位置。
技巧
详细阐述:对原理的阐述要详细、准确,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作用过程。
四、实验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解题方法
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一般采用转换法来显示物体的振动。例如用钢尺实验时,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观察到钢尺振动同时听到声音,当用手按住钢尺振动的一端,声音消失,从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通常使用真空罩和闹钟。将闹钟放在真空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由此推断真空不能传声。
技巧
合理选择实验器材: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能够有效显示实验现象的器材。
控制变量:在探究影响因素的实验中,注意控制变量,只改变要研究的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声音的特性
解题方法
在设计探究弦乐器音调与弦长关系的实验时,控制弦的粗细、松紧相同,只改变弦长,拨动琴弦,听音调的变化并记录。
技巧
明确变量关系:准确把握要探究的变量和需要控制不变的变量,确保实验的科学性。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解题方法
探究不同材料隔音性能的实验,将闹钟放在不同材料的盒子里,在相同距离处听闹钟声音的大小,声音越小,说明该材料隔音性能越好。
技巧
保持其他条件一致:如闹钟的响度、测量声音的距离等,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声的利用
解题方法
设计实验验证声音具有能量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前方,当扬声器发出声音时,观察到烛焰晃动,证明声音具有能量。
技巧
选择合适的现象:选择能够直观反映声音能量作用效果的现象来设计实验。
最近中考中声学所出现的真题及解题方法
以下是一些最近中考中声学的真题及解题方法: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4:
- 真题 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伸出桌面的长度,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选填 “高” 或 “低”)。
- 解题方法: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所以该题应填 “低”。
- 真题 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中空气的抽出,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选填 “变大”“变小” 或 “不变”),由此可想将空气全抽出后的情景,可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 解题方法: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介质逐渐减少,声音的传播会受到阻碍,所以听到的闹钟声音会逐渐变小。当空气全部抽出后,闹钟的声音将无法传播,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 声音的特性:
- 真题 1:“锣鼓声声震天响” 是指声音的(选填 “音调”“响度” 或 “音色”)较大;小明接电话时听到 “小明”,立刻喊 “小华” 是根据(选填 “音调”“响度” 或 “音色”)判断的3。
- 解题方法:“锣鼓声声震天响” 描述的是声音的响亮程度,也就是响度大;而每个人的声音都有独特的音色,小明能通过声音判断出是小华,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所以第一个空填 “响度”,第二个空填 “音色”。
- 真题 2: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提出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长短、横截面积有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其中在探究音调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应选用横截面积(选填 “相同” 或 “不同”)的琴弦进行实验4。
- 解题方法:在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音调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就需要保证其他因素(如琴弦的材料、长度等)不变,只改变横截面积这一个因素,所以应选用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进行实验。
- 回声测距:
- 真题 1: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 0.6s 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 解题方法:根据回声测距的原理,声音传播到水底再反射回来的总路程是水深的 2 倍。已知声音传播的时间为 0.6s,声音在水中的速度为 1500m/s,则声音传播的总路程为,那么水深就是。
- 真题 2:某人站在两座山之间的某个位置,大喊一声,经过 1s 听到第一次回声,又经过 0.5s 听到第二次回声,求两座山之间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 解题方法:人听到第一次回声时,声音传播到较近的山再反射回来的时间是 1s,则人到较近的山的距离为;听到第二次回声时,声音传播到较远的山再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则人到较远的山的距离为。所以两座山之间的距离为。
- 声音的综合应用:
- 真题 1:医生使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到病人的心跳声和呼吸声,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选填 “传递信息” 或 “传递能量”)3。
- 解题方法:听诊器是将病人身体内部的声音传递到医生的耳朵中,医生通过听到的声音来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这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体现,所以应填 “传递信息”。
- 真题 2: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为了提醒行人注意安全,汽车会鸣笛。这是利用了声音的(选填 “音调”“响度” 或 “音色”)来引起行人的注意。
- 解题方法:汽车鸣笛是为了让行人在较远的距离就能听到,从而引起注意,这是利用了声音的响度较大的特点。所以应填 “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