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思维

初中化学思维

使用化学思维来学习化学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化学思维是什么

学习从来不是使用单一的思维方式来进行。
 
第一、以理科的思维来理解[3]
 
理科思维是线性的、逻辑思维方式。
 
思维的目的就是理解化学从变化中找到不变
 
变化的有:[4]
 
1、化学反应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并且一般会释放能量。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举例[5]:
 
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变多”。
 
举例[5]:
 
不变的有:
 
  1. 物质结构原理
 
  1. 化学元素周期律[2]
 
  1. 化学元素性质一般变化规律
 
  1. 化学反应规律[1]

 
第一,计算中的守恒思想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结合,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或浓缩溶液(溶质难挥发)过程中,溶质的质 量不变。利用质量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质量守恒法”。化学计算中的物质微粒的守恒思想是迅速解答计算题的利器,如“质量守恒法”、“原子守恒法”、 “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物料守恒”。
 
第二,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在化学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题方法。
 
1.原理:化学变化中某些物质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某些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有关计算的一种 方法。差量法的实质是借助教学中的“等比定理”,把有增减量变化的反应式列成比例式,即a︰b=c︰d=(a-c)︰(b—d)。
 
2.解题: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然后求解。
 
3.类型题: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密度差、压强差、关于溶解度的溶解或析出晶体的计算、有关气体的化学平衡计算、天平平衡的计算。
 
4.注意: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均可能找到一个或多个有关量的差值,因此运用此法解题时,必须仔细分析题意,理清思路,选好有关物理量的差量。
 
第三,“建立模型”法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学化学重要的一个基本理论知识,它指导着后面章节中的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学习。也是高考中重 点考查的内容,经常和其它知识综合在一起考察。由于化学平衡内容抽象,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然而,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建立具体的思维 模型,会使问题简单、明了化,这种方法称为“建立模型法”。
 
包括:用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用于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用于转化率变化的问题;利用“三行式”解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题;归纳与演绎--等效平衡。
 
第四,化学反应速率中的“控制变量”法
 
化学世界里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都是错综复杂的,并且被研究的对象也不是孤立的,总是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因此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 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研究对象时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思想。
 
控制变量思想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进行控制,以达到明确各因素在实验中意义的目的。实验法优于观察法和描述法 的地方就在于它可以人为地干预和控制所研究的对象,这实际上就是控制变量思想的重要体现。在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时,由于外界影响因素较 多,故为搞清某个因素的影响均需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或不变时,再进行实验。
 
因此,变量控制思想在这部分体现较为充分,在高考题中近几年也考查较多,且多以探究型实验题的形式出现。这类题目以实验为研究手段,模拟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课题展开研究。尽管涉及因素较多,有其复杂性,但仍然重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